产品详细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砂石,作为混凝土原料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且耗量巨大。从需求侧来看,国家正在调整产业体系,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砂石需求量大;从供给侧来看,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砂石产能
砂石,作为混凝土原料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且耗量巨大。从需求侧来看,国家正在调整产业体系,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砂石需求量大;从供给侧来看,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砂石产能,供给大幅减少。
2024年上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同时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2024年上半年,全国砂石产量75.4亿吨,同比下降10.4%。目前我国已有的砂石生产线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新增的砂石生产线正在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需求端:房地产投资额、施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0.4%、12.5%,仍处在调整阶段,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放缓,砂石有效需求不足。
砂石开采是指通过机械工具对地质作用形成的矿体进行开采,使其脱离地质赋存原始状态,获取这些矿产品为目的的活动。
砂石作为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的核心原材料,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然而,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天然砂资源因过度开采加速枯竭,长江、珠江等流域禁采政策收紧;机制砂占比提升至80%以上,但中小型矿山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问题突出。政策层面,国家推动砂石行业集约化发展,2024年新设矿权中大型矿山占比提升至65%,沿江沿海区域产能过剩初现。国际竞争中,海德堡、西麦斯等跨国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抢占高端市场,而中国砂石企业正从粗放开采向绿色智能转型,行业洗牌加速。
沿海地区因交通便利、需求旺盛,成为砂石产能集聚地,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砂石价格较内陆高15%-20%。中西部则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区域性龙头,如陕西瑞德宝尔、湖州新开元等企业通过整合矿权提升市场集中度。
头部企业: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水泥巨头延伸产业链,利用资金与渠道优势布局砂石骨料,2024年TOP10企业产能占比达28%。
中小企业:约60%的小型矿山因环保不达标被迫退出,剩余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区域联盟。
外资竞争:国际建材集团通过技术合作(如智能破碎系统)渗透中国市场,在高端机制砂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2024年全国砂石均价同比下降7.8%,机制砂价格跌至87元/吨,天然砂因资源稀缺性维持126元/吨高位。成本端,环保设备投入使公司运营成本增加20%,但规模化生产促使头部企业吨成本降低5-8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砂石开采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局势分析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分析:
当前,砂石行业正经历“量价齐跌”向“质效并举”的深度调整。一方面,政策倒逼机制升级:自然资源部明确2025年前关闭所有年产50万吨以下矿山,推动年产500万吨以上绿色矿山占比超30%。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重构生产力:物联网驱动的无人矿山在湖州试点,生产效率提升40%;干法制砂工艺节水90%,粉尘排放降低至10mg/m³以下。
然而,转型阵痛显著:沿江区域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频发,2024年矿权流拍率升至18%;国际巨头凭借“环保标准+智能装备”组合拳挤压本土企业利润空间。这一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资源占有转向“绿色认证+成本控制+定制服务”的综合能力比拼。
产能出清加速:30%中小矿山退出市场,行业CR10提升至35%以上,形成“区域龙头+水泥系集团”双主导格局。
技术应用深化:5G矿卡、AI分选系统普及率超50%,吨人力成本下降40%;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率突破15%。
商业模式创新:“砂石银行”现货交易买卖平台兴起,期货套保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零废弃矿山成为标配:尾矿制备陶粒、生态修复基质等衍生品贡献30%营收,矿山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纳入ISO标准。
国际竞争力重塑: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非洲输出“绿色矿山EPC模式”,带动装备与技术出口增长25%。
新材料替代冲击:3D打印建筑技术降低砂石依赖度,倒逼行业向高的附加价值功能性骨料转型。
砂石开采行业已从“资源红利”时代步入“技术红利”与“生态红利”并行的新阶段。短期来看,企业需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采选运”全流程降本增效;二是构建“矿山修复+社区共治”的ESG体系,破解社会许可难题;三是拓展砂石深加工(如超细骨料、吸附材料)延伸价值链。
中长期发展需突破三重边界:在技术边界上,开发低品位矿石高效利用技术,将可采资源储量扩大2倍;在产业边界上,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如光伏矿区、氢能运输),打造负碳生产模式;在地域边界上,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资源调配网络,通过RCEP区域合作保障供应链安全。
未来十年,砂石行业将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开采业,而是融合绿色科技、循环经济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现代产业体系。那些率先完成“资源驱动→创新驱动”转变的企业,将在全球基建浪潮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想要知道更多砂石开采行业详情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砂石开采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局势分析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报告对我国砂石开采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砂石开采行业的发展现状、怎么来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