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细
1984年7月28日,洛阳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洛艺彩色摄影冲印服务中心”宣告成立。它不仅实现了河南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零的突破,也揭开了洛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幕——
河南首家合资企业洛艺彩色摄影冲印服务中心于1984年7月28日隆重开业的情景。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上世纪80年代初,冲洗彩色照片,对普通洛阳人来说还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时光流转。如今,数码相机已走进慢慢的变多的家庭,胶片彩照已经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25年前,正是借助彩色照片这一机缘,洛阳对外开放的大门才徐徐打开,洛阳人才真正开始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
中州中路227号位于中州路与玻璃厂路交叉口。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座十几层高的商住楼。
今年已经78岁的李桂标老人回忆道:“1983年,那里是洛阳市红光照相馆第三门市部‘艺光照相馆’的所在地。”
李桂标祖籍广州,1956年11月,他随广州红光照相馆内迁支援洛阳建设,次年任洛阳红光照相馆公方经理。1979年,红光照相馆收归洛阳市服务公司,李桂标继续任经理。
“80年代初,用相机拍摄彩色照片的潮流渐渐从南方沿海地区传到了内地,当时,洛阳还没有一家照相馆能够冲洗彩照,一些大企业为了洗彩照,不得不北上北京南下广州。”李桂标说。
1982年底,善于捕捉商机的香港人看中了内地彩色照片摄影冲印服务市场这块“大蛋糕”。香港艺吴企业有限公司派人来到河南,为开展彩色照片冲印业务“趟路子”。当时,河南省还没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省里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港商先找到郑州市有关部门,被婉拒后,他们来到了洛阳。”李桂标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陈旧,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洛阳,港商先是给市进出口委员会打可行性报告,立项后,中间又经过了多次反反复复。
好事多磨。漫长的等待过后,经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1983年12月22日,国家工商总局终于为新成立的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
“它就是艺光照相馆与香港合资成立的洛艺彩色摄影冲印服务中心,同时也是河南省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洛阳市首家彩色摄影冲印照相馆。”李桂标说。1984年7月28日,“洛艺”在中州中路227号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剪彩仪式,“企业设立了董事会,港方的黄醒华先生任副董事长,我任总经理”。
李桂标还记得,“洛艺”的设备由港方在香港采购,其中有美国柯达彩色冲印设备、英国彩色放大机、日本照相机和镜头等,“这些设备,在当时河南省内照相业中是最先进的”。
除了硬件,“洛艺”的软件也相当厉害。总经理李桂标是省一级摄影师,并担任洛阳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另外,服务中心还有一级摄影师余培钊,二级摄影师刘小乐、王廷柱,二级暗房师于兰芳等。
有了“洛艺”,洛阳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冲印彩卷了。因为是“河南第一”,它的业务非常火爆,后来连远在三门峡市、南阳市的客户也往洛阳送胶卷。
据统计,从开业到1991年9月底,“洛艺”共实现营业收入489万元,实现利润116万元,缴纳税金14.8万元,两项合计为总投资的5倍多。
1992年,洛阳市对“三资”公司进行评比,“洛艺”被评为最佳企业之一,李桂标也被评为优秀经理。
李桂标说,“洛艺”的诞生,不仅开了外资企业进入河南的先河,而且促进了洛阳市及整个豫西地区彩色摄影业务的普及,“让彩色照片进入了洛阳寻常百姓家”。
1984年,以“洛艺”为标志,我市利用外资工作正式起步。外资大多数来源于港澳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居多。牡丹大酒店、雅香楼菜馆、东裕电器有限公司、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经达制衣有限公司等一批合资企业,就是在那时进入了洛阳人的视线年,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新一轮开放热潮席卷神州大地。洛阳也不例外。北方易初摩托车公司、晶润镀膜玻璃有限公司、中亚大饭店有限公司、豫港电力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外资企业的新样板。
中国加入WTO之后,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市对外开放迎来新机遇,招商引资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的第一措施来抓,投资软环境一直在优化,招商方式不停地改进革新,沃尔玛、家乐福、台塑集团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中船重工、中铝集团、恒大地产等30家中国500强企业相继入驻洛阳。
卡博陶粒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井用陶粒支撑剂生产商和供应商,其产品占全球市场占有率的50%。“我们就是该公司在海外投资的第一家全资子企业,占地72亩,投资总额2200万美元”。昨日,在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卡博陶粒(中国)有限公司厂长、高级工程师程文博给我们讲述了这家美资企业落户洛阳的全过程。
程文博说:“洛阳先进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吸引了卡博陶粒。2000年,他们先是到中信重工公司订购设备。后来,美国朋友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在洛阳建一个厂。洛阳有工业基础,有原材料优势,还有高新区优惠的投资政策,于是,卡博就来了。”
2002年9月15日,一期工程完工;2005年,二期工程建成。卡博陶粒(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美国独资企业。
程文博认为,在引进境外项目的同时,洛阳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卡博项目慢慢的变成了洛阳高新区的‘一面旗帜’,它还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创新理念”。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大步走向世界。目前,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市商务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洛阳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投资合作伙伴关系,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821家,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引进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832个,到位市外境内资金631.5亿元。
从1978年的326.8万美元,到2007年的13.7亿美元,洛阳对外贸易规模也发生了巨变。
改革开放的前15年,我市外贸主体是“国”字号一家独大。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慢慢的变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外贸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目前,涵盖全市所有县(市)区的1900余家各类企业,已经组成规模庞大的“洛阳进出口大军”。
如今,138种“洛阳制造”已经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盟成为洛阳最大的出口市场,年出口额达到2.59亿美元。
与此同时,洛阳企业还在不断加快“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步伐:中油一建在阿尔及利亚承建储油罐项目,洛玻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建设浮法玻璃生产线,中铁十五局在沙特阿拉伯铺设达曼铁路,第四设计院总承包印度汽车涂装车间,中色科技在墨西哥打造铝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