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规划》发布。《规划》共六章,从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总体要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六方面,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分析,“十三五”时期,据估算贵州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总量约 30600 万吨,比“十二五”时期增加 8600 万吨,2020 年综合利用率约 67.1%,比 2015 年提高 6.3 个 百分点。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约12万个, 减少堆存占用土地超过 1.63 万亩。
“十四五”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要以五个坚持为发展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坚持市场主导,坚持企业主体,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源头管控,到 2025 年,贵州省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能力明显提升,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全省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量比 2020 年增加2490 万吨左右,力争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 70%。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完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 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关键瓶颈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间融合共生、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形成。绿色化、 规模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 强,形成一批综合利用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规划》围绕工业领域在生产活动中对生态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固体废弃物,重点提出在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尾矿、酒糟、赤泥、电解锰渣和其他固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向。
在煤矸石方面,围绕煤矸石高值、规模化利用目标,以煤矸石充填、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发电为重点,鼓励煤炭采掘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建设煤矸石再洗选系统,对煤矸石分级、 分值综合利用,无热值煤矸石用于加工路基材料、井下充填材料或建筑砂石骨料,低热值煤矸石用来生产烧结墙体材料,高热值煤矸石用于电厂发电。重点推广煤矸石低成本分选、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塌陷区治理、煤矸石生产烧结墙体材料和烧结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生产偏高岭土、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 煤矸石土地复垦复耕、煤矸石山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
在尾矿方面,围绕磷尾矿、铝矾土尾矿、黄金尾矿、锰尾 矿、重晶石尾矿、石材尾矿等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强化源头减排; 鼓励开展尾矿有价元素、伴生矿物高效分离提取和资源化利用, 提高资源产出率。鼓励尾矿替代机制砂石生产绿色建材、井下充填、塌陷区治理、农业复耕复垦、矿山环境修复、石漠化生态治理等大规模综合利用。重点推广尾矿低能耗再磨再选技术,铅、 锌、银等复杂尾矿清洁综合利用,尾矿贵金属提取,尾矿无害化 井下充填,富硅尾矿制备超高强结构材料,尾矿生产微晶玻璃, 尾矿生产水泥、墙体材料、高品质再生骨料、高品质透水砖等技术。
在电解锰渣方面,重点围绕松桃“锰三角”电解锰渣治理,强化源头减量化,降低单位金属锰产废量;强化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和循环利用等促进电解锰渣减排、降害。重点研发和推广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置技 术,电解锰渣生产水泥调凝剂、混合材、混凝土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
此外,《规划》提出了六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综合利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二是强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三是大力培育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四是积极创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五是持续推进综合利用绿色发展,六是促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处置利用。
针对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难点、堵点,鼓励产废企业 和建材等关联行业耦合联动,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态废料利用。在混凝土及制品行业开展“尾矿+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及制品试点。
加强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培育,在煤矸石、 粉煤灰、尾矿、冶炼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上下游产业带动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 开展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绿色、高效、规模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推进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炭、火电、 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材、建筑、农业、生态等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开创全产业链、多途径综合利用新局面。冶炼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上下游产业带动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综合利用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