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诗里的云梦泽就是现在的洞庭湖,它能创造的不只是旅游效益,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洞庭湖,每年泥沙沉积量在1.2亿吨左右,带来开采利润在60亿左右。为牟利,国内盗采滥挖现象严重。
2023年9月18日,湖南省水利厅发布了关于洞庭湖河道开采限制的文书,2023年2027年,限制了采砂时间,还将采砂权利从民间转为政府开采。
同样都是泥沙,为啥洞庭湖的泥沙能被称作“软黄金”?政府掌握开采权都有哪些好处?
在官方刚发布通知时,也有不少网友阴阳,私人开采不允许了,那这些钱是不是都进了“贪腐”官员的口袋?是不是因为洞庭湖采砂利润太高了眼红?
按照规定,围绕洞庭湖的开采未来五年分为26个开采区域,年度开采总量控制在10吨左右。利润在600亿左右。
对比上世纪,洞庭湖的五十多年的沉积量在60亿吨左右,这个10亿控制额似乎并不多,但是,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了三峡大坝。
大坝将大部分泥沙拦截,下游的沉积量暴跌,2003年开始,这个估算的数值由一亿吨下降为1736吨。
虽然上世纪的泥沙沉积数量庞大,也有一些民间开采行动,可随着房地产等建筑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加上砂石利润暴增,2001年国家颁布了《长沙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很多人都开始盗采砂石,而且由此还衍生出了黑社会团伙,扬言“南四湖”开采砂石必须交保护费,很多企业为了安稳采砂只能交钱,为了不吃亏,只能加大开采力度。
2006年之后,洞庭湖大规模的开采高峰期到来,每年有14亿吨泥沙被运往各地,开采队伍甚至日夜不停。
盗采人员的一套采砂机械只需要几千元,每小时的采砂量在两千吨左右,利润高达几十万元,而且这样一套装备一个人也能作业。
等到政府注意到情况后开始严抓严打,但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或冒充企业官方清理河道人员,外形看起来与官方船只没差别,就连开采手续也会提前准备,还会有一些团伙偷偷作案夜间开采。
这样毫无节制的盗采导致洞庭湖的泥沙迅速减少,再加上周围工业化、环境逐渐恶劣,洞庭湖的河流速度被改变,水利专家推测,如果继续放任盗采行为,河道基底被挖空,洞庭湖将逐渐消失。
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发展影响,洞庭湖的面积已经缩小了近3000平方公里,堆积起来的没用的泥沙面积越来越多。
为啥说“没用的泥沙”,是因为在建筑建造中,泥沙也有严格要求,不是所有的沙子都适合,像沙漠中的沙子直径在0.25mm甚至更小,这种“面沙”颗粒太小,支撑性差。
像洞庭湖和长沙河道的河沙,直径在0.35mm左右,颗粒受水流冲击,形状粗糙,并且还有很多小的天然鹅卵石掺杂,很适合建筑需求。
所以,洞庭湖留下来没人挖的这些泥沙都是不符合建筑建造的,被遗留在河道逐渐堆积,又因为大坝控制水流汛期水量慢慢地减少,水流流速变弱,所以大多数泥沙堆积与水流相互影响,洞庭湖的面积因此慢慢衰减。
从上世纪民间开采至今,天然砂的储存量慢慢的变少,如果不加以管控,天然砂会就此消失,针对民间开采,湖南在2017年发布禁采法令,然而和之前的管控一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以身试法挑战底线年湖南发改委提出由民间开采转为政府开采,像捕鱼打捞一样,设置标准线和禁采期,还有严禁开采区域的设立,由政府主导开采权利。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后,直到现在,累计的泥沙已经有18亿吨,而且这一个数字还在以每年一亿吨不停增长。
如此庞大的泥沙会极度影响大坝的正常作业,对此专家们也采取了各种清沙排沙工作,最开始的机器排沙到人工排沙都不太可行。
由于大坝内部狭窄昏暗,机器作业缓慢,而大坝关闭后的堆积的泥沙速度远远要比排沙的体积要大的多,人工作业更不用说,都很难解决排沙问题。
所以,在解决大坝的排沙难问题下,要先保证河道泥沙开采稳定,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的破坏终究是会反噬到人类社会中。
而且由于天然砂石的生长周期极长,短时间内难以填补之前的开采窟窿,所以开采限制必须要严格,如何求取一个既能保护河道环境又能供给建筑需求的双赢非常迫切。
在官方发布的规定中并不是将民间开采一打死,如果手续齐全,开采符合相关规定,还是能进行民间开采的,所有的开采过程一定要满足条件且正规。这样的办法也还是为了杜绝“盗采、过分开采”的私人团伙。
其实在国内不只是洞庭湖,还有黄河三角洲一带也有类似的状况,采砂的工作任重道远。在满足工程建设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随着工业化进程覆盖,很多地方的生态链被破坏。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眼前一时的利益难以支撑太久,取之有度用在现实中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