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下荒漠变水下森林!央视《焦点访谈》深度报导益阳大通湖“水草+”种养形式
8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刊播《美丽我国 绿色答卷》,报导益阳大通湖推广“水草+”种养形式,推进转型生态展开,概况请看↓↓↓
张建清一家日子在益阳的大通湖边,“水草+螃蟹”是大通湖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生态种养形式,还让“大通湖大闸蟹”成为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走出了国门。但是在前些年,大通湖却不是现在的姿态。
益阳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党支部书记程钢:“乡民日子周边的水沟水系发黑发臭,出门就闻到一股冲鼻的鱼腥味。”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有“洞庭之心”的美称。大通湖有调蓄洪水、调理大气等生态服务功用,是环洞庭湖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但是在多年前,这儿却被称作是“水下荒漠”。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有残饵在底泥中,还有高密度饲养,鱼类的排泄物,包含鸡粪、鸭粪,这些没有彻底分化使用,都储存在沉积物中。”
2015年,大通湖水质现已恶化到劣V类。2018年,大通湖临湖1000米区域内被划定为禁养区,退出水产饲养业,依据专家定见,先改种水草。但是湖水污浊,能见度低,开端的时分连水草都养不活。水草能够许多吸收氮磷等有机物,让氮磷导致的水体富养化逐步降下来,吸附水中的杂质,让湖水逐步变明澈。这样的草,也被当地人称作“环卫草”。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选用立体种草,比方说有的深水区种两层草,使得整个水层立体空间都有水草散布,别的从深水区到沿岸带,沉水植物到浮叶植物到挺水植物到河塘。”
把握科学的栽培方法,一年就见到成效,三年就大有改观。水下荒漠逐步变得绿意盎然,变成了水下森林。经过不一样的水草栽培,大通湖沿岸呈现了绿色长廊、水乡花海,还带起了环湖生态旅游。最初,张建清退出水产饲养的时分,政府部门鼓舞他种水草,并且许诺依照高于市场价的5%到10%悉数包销。张建清把承揽的167亩鱼塘悉数种上了水草,没想到当年就长势杰出。
种草也能够卖钱,还市场潜力巨大。被当地人称作是“黄金草”。“环卫草”“景象草”“黄金草”让大通湖种草“疗伤”改变了容貌,加上环湖截污、疏浚活水等配套工程,到2022年,大通湖水质全体从曩昔的劣V类转变为IV类,并且水质还在继续向好。
人工在修正,大自然也在助力。许多大通湖的原生物种开端从头呈现,还在逐步增多,鱼虾蟹螺、昆虫、30多种水鸟,一片生机盎然。杰出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在的大通湖正在慢慢地康复生态化的水产饲养,引导农户展开“水草+”的栽培饲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