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30日)周一,上午西湖边的游客不是非常多。在北里湖水域,两位工作人员在清卫船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用网围起来的水生植物保护区,清卫船缓缓开动,工作人员把一捆捆水草抛至水底。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柳浪管理中心副主任俞阳洋说,这些水草是由5到8株苦草组成,底部加入石子淤泥,有利于沉湖。
工作人员的作业也吸引了一些游客的围观,游客李先生举起了相机,“他们应该是在种植水草吧,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个场景很有西湖风情。”
“西湖水下森林的沉水植物有小十个品种,不同月份种植的‘水草’各不相同。像三四月份,种植黑藻为主;到了五月,苦草就成了种植的主力军。”俞阳洋说,苦草长相和韭菜类似,在水底最长能到50公分,基本上分布在水深1.5米至1.8米的西湖水域。
沿着北山街走,部分湖面能清楚地看到苦草的身影。“这些苦草是前段时间种下的,四五月份是它的生长旺季,到冬天就会进入休眠状态。”
“金鱼藻长得像松树,能够吸收水体的富营养的东西,净化水质;黑藻在夏季进入旺盛期,枝条是长长的……”
在水生植物保护区内,工作人员拿起一捆苦草往湖里轻轻一掷,苦草沉入湖中,溅起层层涟漪,一次种植就算完成了。
种植水草的间隔有讲究,“差不多是80厘米到1米的间隔,给水草生长的空间。”俞阳洋说,这些水草很新鲜,都是现取现用的,“有专门的供应商为咱们提供沉水植物。”
为什么要在西湖种下这片“水下森林”?俞阳洋说,它们是西湖碧波荡漾的奥秘之一。对于水质来说,水草是“晴雨表”,太多太杂或者太少都会影响水质,而将水草种类与数量控制在一些范围内,既能净化水质,也能为西湖美景添色。
“收割和打捞都要及时,像夏季是水草的旺盛期,如果不及时清理,水草不仅会挤占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也易引起二次污染。”
俞阳洋说,西湖水生植物保护区目前共有12位“种草工”。除了种植,也要对水草进行打捞、收割。最多的时候,每天打捞、收割的水草有好几船。
“生命力旺盛”的水草也有自己的“天敌”——鱼类。“比如,有苦草漂浮在湖面上,断开的痕迹坑坑洼洼的,一般都是鱼咬的。夏天是水草生长关键期,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抓住窗口期,根据真实的情况对湖底沉水植物进行补种。”俞阳洋说。
目前,西湖湖底已成了一座31.7万平方公里的“水下森林”。每年夏天,都是这片森林最美的时候,湖底水草摇曳,还有鱼虾游过。
自2011年起,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陆陆续续在西湖茅家埠、浴鹄湾等水域种下了很多沉水植物,它们在湖底形成复合群落。
仔细观察,长长细细,就像蜈蚣一样的,是菹草;像面条的,是苦草;一片片羽毛样的小叶子,团起来一簇簇的,则是狐尾藻。
事实上,西湖里种草和岸边种草完全不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如说湖底土壤的条件就非常关键。
如果湖床很硬,还需在上面铺一层介质,才能使土壤具备让水草着床的条件。其次是水体透明度,由于植物生长有必要进行光合作用,较高的水体透明度能让植物接受更多的光照。
经过多项实验与研究,最终决定采用密集种植的方法,让水草种下去形成群落,能取得较好的成活率。
目前,西湖“水下森林”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水草生长带走了湖底的淤泥富营养,清清爽爽的湖水里迎来了更多的动植物安家,像河蚬、三角帆蚌、黄蜻稚虫等,都是爱干净爱到不行的小动物,只有水草长得好的地方才找得到它们。
“水下森林”能吸收水里的营养的东西,抑制水藻的生长,也可以阻止上层水体动力对西湖底部的扰乱,有效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水下森林”还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增加景观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在固定淤泥,净化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