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就是要从ECO的整体性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湖南地处洞庭湖之南,因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不少珍稀动植物在三湘四水频频“再现”“上新”。
在益阳大通湖区大湖码头附近的水域,前段时间种下的水草已经发出新枝。目前,大通湖已种植各类水草10万亩以上,同时投放大量螺蚌和滤食性鱼类,极大修复水下生物多样性,“水下荒漠”蝶变“水下森林”,水质常年保持在Ⅳ类以上。益阳市大通湖区生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朝辉:“加大清捕力度,保证水草正常生长,保证水质持续向好。”
岳阳采桑湖曾经因经营户种藕、养蟹,严重影响了越冬候鸟栖息。为了修复生态,当地移植各类沉水、浮水植物300余亩,珍稀濒危湿地植物10000余株,打造出以菖莆、鸡婆柳、芦苇、荻、菰等植物为主的4500米湿地植物防护带。在一次科研考察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喻勋林在采桑湖边发现了多年难觅踪影的粗梗水蕨,这让他欣喜不已。“这是非常稀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粗梗水蕨,水蕨是蕨类植物长在湿地里面的一个类型,单独一个科叫水蕨科,粗梗水蕨在湖南省二三十年没发现了。”
现如今,采桑湖不仅植被丰富、种类多样,又成为了万千候鸟的乐园。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宋玉成:
“现在采桑湖分布有沉水植被、浮水植被、挺水植被,它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加。”
今年一月,在洞庭湖区域越冬水鸟调查中,宋玉成通过单筒望远镜发现,岸边一片滩涂上有黑压压的一片黑鹳。他细细数了好几遍,有140只黑鹳!宋玉成说,全世界仅存约2000只黑鹳,国内目前不足1000只,这次发现的应该国内最大数量的黑鹳种群。此外,湘乡市林业局在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溪口渔场附近调查时,发现黑鹳、白琵鹭、小天鹅、白头鹞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达15种。近两年,在位于常德澧县的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中,每年冬天都发现100多种珍稀鸟类前来越冬。省林业局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冬至2022年春,洞庭湖区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冬季候鸟种数和数量都刷新历史纪录,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频繁现身。
水环境好了,“微笑天使”江豚也时不时出来晒太阳。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主任 胡强:“最多的时候有40多头。幼豚的比例,比成年江豚的比例是要提高了,可以说明肯定是增长了。”
2017年7月,岳阳市君山区对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开展复绿工作。曾经的华龙码头变成江豚栖息地,江豚的数量也从2012年的8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130多只。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宋玉成:“洞庭湖现在完全就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禁渔使我们鸟类有充足的食物。渔民上岸使鸟类有一个更广阔的、更安全的栖息环境。”
在华容县集成麋鹿保护区,麋鹿夫妻成成和乐乐又怀上了小宝宝,这是他们的第二胎了。近年来,随着洞庭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现在已经稳定超过220多头。岳阳华容县小集成洪泛区管委会工会主席谢建勋:“估计在今年6月底产生一头幼崽,我们不断加大巡护、管护力度,在野外巡查的过程中,已发现20余头野生麋鹿,生态环境一片向好。”
在山林中,同样有惊喜。前不久,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时,再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的活动画面。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对设在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视频进行常规收集、整理时,惊喜地发现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活动画面。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黎小平:“小灵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跟豹猫的主要区别就是,小灵猫它的尾巴是黑白相间的横穿,豹猫呢就是尾巴上的点状的斑纹。”
保护区工作人员还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了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白鹇、毛冠鹿、豹猫等活动画面。
除了动物,近年来,不少珍稀植物也在三湘四水频频“上新”。这几天,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全球仅存的9株野生绒毛皂荚进入盛花期。绒毛皂荚是南岳特有种,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旗舰物种,中国十大珍稀濒危树种,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截至目前,南岳区境内的植物特有种一共有五种,除绒毛皂荚之外,还包括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蹄盖蕨,以及今年4月份确定的新物种“南岳老鸦瓣”。喜雨草,国内外植物学家寻找近百年不见踪影、被《中国生物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野外“灭绝”。但是,这一珍稀物种近两年重现湘西南的宁远和通道。这种唇形科的单种属植物,仍在延续生命传承。今年5月初,在常德市石门县罗坪乡,人们又发现了“植物界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新群落。
截至目前,全省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科13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0科147种,保存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4处。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江河湖畔以调研推动科学立法,在实验室里为植物制作“备份”,在保护区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摸清“家底”……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投身到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
湖南是绿色大省,“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格局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下,我省先后出台《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度20余部,全面实施林长制、河(湖)长制,有力夯实了生态安全屏障。在ECO保护方面,湖南有136个森林群系、69个湿地群系、43个灌丛和草地群系。武陵-雪峰山脉、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和洞庭湖淡水生态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纳入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
2021年5月,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揭牌,湖南成为全国首个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专门机构的地区。该保护中心成立后,主要承担湖南省生物多样性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定制、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及评估、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疫源疫病监测、生物多样性宣传和科普教育等职责。
这些年,各类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也在三湘大地如火如荼展开。2021年1月1号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郑重进入“十年禁渔期”。长江在湖南蜿蜒163公里,洞庭湖又称“长江之肾”。湖南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扎实开展岸线整治、生态修复、产业调整。禁渔第二年,湖里的鱼明显多了,也更大了。岳阳县渔政局协助巡护员周界武:“当渔民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这么多鱼。真壮观!那个情况只有鱼池里面,养殖鱼塘才能清楚看到。”
禁捕退捕后,岳阳县渔政局从渔民和社会志愿者中选聘50人协助执法,坚决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洞庭湖生态。岳阳县东洞庭湖渔政监察执法局副局长李海波:“39公里岸线个摄像头,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打击。对于非法捕捞,我们是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绝不手软。”
在东洞庭湖湿地,近年来通过拆除矮围网围,取缔非法采砂,清除欧美黑杨等一系列修复保护的方法,这里的湿地生态已然“野性十足”。苔草丛中,时常可见鸟儿觅食、防浪林里,不时传来鸟儿阵阵鸣叫。游客曾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鱼,这么多鸟,洞庭湖的自然资源真的是保护得很不错,很好。”
在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周都会定期来滩涂边捡拾垃圾。这些年,协会还建立了黑鹳守护站和候鸟守护站,保护越冬候鸟。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 刘克欢:“只要一上山,就听见鸟扑腾扑腾到处飞,有时候一棵树有6个鸟巢,现在鸟的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两三倍。”
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湖南原生性森林ECO得到一定效果保护;通过修复、综合治理,全省湿地ECO结构和功能稳定性明显提高。
此外,多年来,湖南珍稀植物保育团队在珍稀濒危植物繁殖技术探讨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破解了30余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繁殖和保育技术。如通过梯度引种、仿生栽培和防治粹倒病技术解决了银杉在低海拔的适应性问题;采用播种前温水预处理,破解了南方红豆杉延缓出苗难题……
在基因保护方面,全省认定古树名木近24万株,保存了典型性代表野生植物遗传资源4800余种、种内遗传资源1.35万余份、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余份,培育了杂交水稻、油菜、油茶、辣椒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种质资源成果。
省林业局透露,“十四五”期间,我省规划了3个体系7大方面的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复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点建设升级、物种迁徙扩散廊道打造等项目,持续强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湖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我们大家都希望到2030年以后,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指数达到85%的时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湖南绝大部分的这些物种都是受到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我们全力守护全省生物多样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